2025年9月12日,随着莲溪充电站顺利合闸运营,珠海公交集团通过市场化合作模式共建的7座充电站全部建成投用,标志着珠海公交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迈入规模化、高效化新阶段。
此次投运的7座充电站共配备70个高性能充电桩,可满足近500台新能源公交车的日常充电需求,显著缓解了此前新能源公交车辆“排队等充”的运营困境,此次充电站全面投用后,将大幅缩短车辆充电等待时间,显著提升公交调度效率,有效保障市民出行的准点率与舒适度。
在建设模式上,珠海公交集团突破传统单一投资建设的局限,创新采用市场化合作机制: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广泛征集合作伙伴,从技术实力、运维经验、服务质量及成本控制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评审,最终选定合作伙伴。该模式不仅保障了充电设施的高标准建设和稳定运行,更借助市场竞争有效降低了整体运营成本,为后续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市场化运营提供了可借鉴的解决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在推进硬件建设的同时,珠海公交集团同步搭建数字能源管理平台,构建起“单车-单线路-单车队-分公司”四级能耗监测体系,依托实时充电桩运行数据、车辆能耗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为运营管理提供科学决策支持,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未来,该平台将逐步接入出租车、观光巴士、旅游客运等领域的充电桩数据,打造覆盖全业态、全链条的能源管理网络,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7座充电站还创新性融入光伏发电系统与充电设施一体化,探索绿色能源在公共交通领域的深度应用,为新能源普及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这既是珠海公交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推动交通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
展望未来,珠海公交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深化绿色出行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公交、低碳交通发展步伐,致力于构建高效、智能、绿色的现代化公共交通体系。在服务市民美好出行的同时,积极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
轨道交通展消息 根据提供的2025年10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以下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将涵盖总体运营规模、客运量变化、运营效率、系统类型对比、进站量与客运量关系、运营管理等方面,并结合数据揭示趋势和隐含问题。 1. 总体运营规模 城市覆盖与网络扩展:2025年10月,全国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33条,运营里程达11330.5公里。这表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已非常庞大,覆盖了绝大多数主要城市,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 客运量巨大:月客运量28.2亿人次,进站量16.8亿人次,日均客运量约9096.77万人次。开行列车376万列次,平均每日开行约12.13万列次。这些数字凸显了城市轨道交通在日常通勤中的关键作用,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 无新开通线路:本月无新开通线路,但运营里程环比可能有所增加(计算显示环比增加约474公里),可能源于现有线路的延伸或调整,而非全新线路投入运营。 2. 客运量变化趋势 环比增长显著:客运量环比增加1.3亿人次,增长4.8%。这种短期增长可能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如10月黄金周假期带来的出行需求增加,或经济活动的短期复苏。 同比增长放缓:客运量同比增加0.5亿人次,增长1.8%。同比增长率较低,可能反映市场接近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