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峰度夏关键期将至
城市电力保供迎来考验
南京公交集团以创新实践
交出“削峰填谷”答卷:
南京公交集团通过规模化、智能化的“错峰充电”,有效降低了高峰时段电网负荷,为城市电力安全稳定运行贡献了重要的“柔性调节”力量。
硬核成果:目标提前,效益凸显
原定年度任务提前6个月达成,月苑南路、仙林东、杨庄等6个新增场站同步启用,标志着错峰充电规模化应用迈上新台阶。累计执行场站20处,覆盖1050辆纯电动公交车,项目实施后,单车年均电费节省约1.28万元,整体年降电费预计超1300万元,整体电费降幅达5.2%,为集团可持续运营注入强劲动力。
系统推进:科学谋划,保障有力
为确保项目高效落地,南京公交集团坚持“早部署、强落实”原则,实施系统性举措:
01设施升级筑基:
对月苑、杨庄等场站充电桩进行“改扩建”升级,夯实硬件基础。
02电力系统提能:
改建配电房计量电路,显著提升场站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与稳定性。
03精细化管理护航:
各客运公司制定周密充电方案及完备故障应急预案,并组织模拟运行演练,确保流程顺畅、响应及时。
04安全投入到位:
投入专项资金,优化夜间照明系统,改善场地作业环境,全方位保障充电作业安全。
技术赋能:创新驱动,提质增效
项目推进过程中,技术创新成为提升效能的关键:
01集约高效充电模式:
创新应用“背靠背”式充电技术,实现单桩高效服务4车,大幅提升场站资源利用率和充电效率。
02智慧照明解决方案:
部署高光效、低能耗新型照明设备,有效解决夜间作业视觉难题,提升安全性与舒适度。
03专业运维体系:
组建专业运营保障团队,提供24小时全天候应急响应支持,确保设施稳定可靠运行。
未来展望:深化应用,引领绿色出行
南京公交集团将以当前成果为起点,持续推进能源结构优化与技术创新:
1.扩大覆盖范围:依托智能“充电桩管理平台”与“运营调度平台”,持续扩展适用车辆规模,最大化错峰效益。
2.探索前沿模式:积极研究“光储充服”一体化示范场站与V2G(车辆到电网)技术应用,推动公交车从“能源消费者”向“移动储能单元”转型,服务城市智慧电网建设。
南京公交集团错峰充电项目的成功实施与目标超前达成,是集团深化精细化管理、推动科技创新、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该项目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更是有力支撑了城市电网的平稳运行,特别是在用电高峰期的安全保供。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氢电动轿车交车仪式在张家口市民广场举行,首批36辆醇氢电动轿车正式交付,主要应用于当地出租车行业。据了解,张家口市大力鼓励出租车经营者自愿更换电动出租车。目前,全市电动出租车保有量达1137辆,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张家口市巩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加快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推进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车和配送领域的推广使用,不断优化城市绿色出行环境,推动交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笔者在张家口市桥西区展览馆公交站看到,一辆辆车牌上印有“F”标识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从身边驶过,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目前,全市拥有绿色能源公交车2050辆,占公交车辆总数的90.4%,主城区绿色能源公交车辆占比100%。”张家口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已投运氢燃料电池公交车444辆,位居全国首位。 该市不断丰富氢能交通应用场景,氢燃料电池重卡已应用于当地煤炭运输服务以及建筑垃圾倒运领域。目前,该市有氢燃料电池提供动力的物流车725辆、牵引车3辆、仓栅车40辆。“动力系统由本地企业生产制造,具有快速加氢、功率高、续航里程长等优势。”张家口亿华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负责人李靖介绍,氢燃料电池重卡每加满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