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泉州公交集团与泉州晚报社发展历程主题车厢正式启程。作为泉州首个融合交通出行与传媒记忆的移动文化空间,车厢内以“流动博物馆”形式呈现城市发展脉络,通过历史影像、新闻剪报与数字融媒的创新融合,为市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绿色出行体验。
流动城市记忆博物馆·公交发展史诗长廊
泉州公交集团精心打造的公交车厢以“流动城市记忆博物馆·公交发展史诗长廊”为主题,车厢打破了传统通勤空间的界限,将公交发展历程与市民情感紧密相连,使日常出行转变为一场与城市记忆的深度邂逅。此举既是响应交通运输部“我的公交我的城”主题宣传活动的创新实践,更增强了市民对公共交通的情感共鸣,延续了城市文化的血脉。
设计上,车身采用公交集团的经典“海蓝”色调,寓意海洋文化的深邃与城市活力的勃发,一幅幅历史老照片引领市民穿越时空,重温往昔岁月。车内展板上,精选《泉州晚报》历年关于公交的新闻报道,车顶则以星辰点缀,串联起泉州公交集团60年发展的大事记,拉手环上镌刻着泉州公交优秀驾驶员的励志名言。这一巧妙设计,将公交乘坐与阅读融为一体,让每位乘客都能深切感受到公交与城市、市民间那份深厚的情感纽带。
泉州晚报“读者专列”
在泉州晚报社打造的“读者专列”上,其车身以恢弘的毛笔笔触勾勒出泉州晚报社在泉州这片沃土上的深耕历程,车厢内部,展开的卷轴则记录了泉州晚报的重要历史瞬间,从“铅与火”的印刷时代,跨越至“光与电”的传媒变革,直至“数与网”的融媒体发展。拉手环上特别印制了《“晚”事如烟 “泉”因有你》新闻专题的二维码,乘客扫码即可阅读到读者与泉州晚报之间的温馨故事。
这不仅是交通工具的革新,更是移动的城市文化客厅。主题车厢投放于K1线路中,将穿梭于刺桐古城与东海新区,持续运营至7月30日,诚邀广大读者、市民粉丝们登车体验,留下美好瞬间。
从铅字墨香到公交书香,此次泉州公交集团与泉州晚报社的跨界合作,是打破行业壁垒、创新融合的首次尝试,将十米车厢变成了一个流动的文化载体,构筑起了城市文化互动的新场景。今后,泉州公交将持续用公交串联起“半城烟火半城仙”的当代海丝叙事,让“多彩出行”成为泉州的新名片。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氢电动轿车交车仪式在张家口市民广场举行,首批36辆醇氢电动轿车正式交付,主要应用于当地出租车行业。据了解,张家口市大力鼓励出租车经营者自愿更换电动出租车。目前,全市电动出租车保有量达1137辆,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张家口市巩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加快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推进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车和配送领域的推广使用,不断优化城市绿色出行环境,推动交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笔者在张家口市桥西区展览馆公交站看到,一辆辆车牌上印有“F”标识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从身边驶过,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目前,全市拥有绿色能源公交车2050辆,占公交车辆总数的90.4%,主城区绿色能源公交车辆占比100%。”张家口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已投运氢燃料电池公交车444辆,位居全国首位。 该市不断丰富氢能交通应用场景,氢燃料电池重卡已应用于当地煤炭运输服务以及建筑垃圾倒运领域。目前,该市有氢燃料电池提供动力的物流车725辆、牵引车3辆、仓栅车40辆。“动力系统由本地企业生产制造,具有快速加氢、功率高、续航里程长等优势。”张家口亿华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负责人李靖介绍,氢燃料电池重卡每加满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