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个同时便利人员、行李物品、货物进出的特殊功能区,国际商务合作区的空间设计如何服务制度创新?《规划》打破了传统CBD(中央商务区)固化模式,商务合作区采用“模块化网格系统”。每个空间单元均可灵活重组,形成适应未来产业演变的弹性生态圈。
在商务合作区投入运行后,境外人员搭乘国际或地区航班自浦东国际机场入区无须核查中国签证等入境许可,凭商务合作区综合管理机构备案的有效邀请,可停留30天,并可根据需要申请延期。
最新发布的《规划》也进一步明确如何在开放便利与风险管控之间取得平衡,包括将引入智慧无感的风险管控理念,在保障安全、高效管理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人员、物资流动过程中的阻碍与不便。
据悉,依托浦东机场和上海东站的交通流量集聚优势,商务合作区将加强多模式交通系统集成创新。对外通过空侧通道、轨道交通、空中连廊等设施,实现与浦东机场、上海东站的高效衔接等。此外,还将适时启动“两桥一隧”,促进商务合作区东、西片区有机融合,并根据不同阶段客流动线,开设内部智慧巴士。
国际商务合作区的规划,跳出了传统交通枢纽集散中转的单一逻辑,通过功能赋能、服务提质、场景黏性的策略,推动传统交通节点的过境属性升级为“功能磁极”,最终形成“流量—留量—增量”的良性循环。
聚焦三大核心应用场景吸引全球资源
如全球商务交流中心,旨在设立跨国企业总部合作洽谈空间,为跨境并购、贸易洽谈等高阶商务活动提供“零时差”支持,推动全球资源高效对接;国际人才培训高地,则将联合顶尖高校与行业机构,搭建生物医药、数字贸易、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跨境培训平台等。此外,商务合作区将成为国际新品首发、技术展示的首选舞台。
在区域配套上,《规划》提出构建“一站式”服务:如集成五星级酒店、购物中心、沉浸式文化剧场与主题餐饮街区,一站式满足商务人士的差旅需求;提供合规咨询、跨境结算、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为企业“出海”布局全球业务保驾护航等。
目前,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各项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前要实现“先行启动区封闭验收”和“基本功能落地运行”。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
近日,济南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公司研发经理赵鹏在接受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济南公交打造的“369出行”APP,以MaaS(出行即服务)理念为核心,是集数字公交与智享出行为一体的创新应用,目前注册用户已达650万,其中100万用户保持高度活跃,已成为济南至关重要的民生出行服务平台。 “369出行”APP覆盖了多种出行场景,包括实时公交查询、掌上充值、线上售卡、定制公交等。在“街区约巴”入口,市民通过该APP预约下单,就能呼叫公交车上门接站,由传统的“人等车”转变为“车找人”;369AI助手,能为市民的公交出行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精准解决市民候车焦虑。 近年来,济南公交持续推进程序升级迭代,不断优化用户体验,让市民全方位享受数字化出行带来的便捷。值得一提的是,在“369出行”APP的智能网联入口,市民还可以自主选择合适的时间、班次及座位,预约体验自动驾驶公交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智能网联公交2号线自上线2个多月以来,已有超过1000名乘客成功预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