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展消息 4月21日,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王绣春一行实地调研市域机场线和市域线三中心,深入了解上海市及环沪地区市域线规划建设运营情况。申通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毕湘利出席调研座谈活动,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刘斌、申通地铁集团副总裁张凌翔、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戴祺及国家铁路局、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铁路监管局、申通地铁集团等相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市域机场线虹桥2号航站楼站、中春路站,市域线培训中心、调度中心,通过登乘列车、实地走访、听取汇报等方式详细了解长三角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推进情况、上海市及环沪地区市域线规划建设运营情况等工作情况。
王绣春强调,要立足长三角轨道交通“一张网”发展格局,重点研究省界跨区域线路联通机制,着力破解因投资主体多元、资产权属复杂带来的管理难题。要建立重大项目后评估机制,科学界定干线铁路与市域线功能定位,明确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需求: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加快理清市域线概念定义、适用法规及监管体系,推动国家铁路标准与地方管理需求有机衔接,在标准制定中充分体现地方政府职能定位;二是突出分类施策,精准把握干线铁路服务国家战略、市域线支撑都市圈发展的本质区别,构建以铁路标准为基础、兼顾地方实际的市域线运营模式;三是注重系统谋划,在网络化运营前期设计中统筹考虑市域线公交化运营特性,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标准体系,为全国市域线发展提供示范。
毕湘利结合国内外干线铁路、市域线与地铁发展经验,通过对比分析长三角超大规模城市群的人口分布特征和出行规律,详细阐述了上海市及环沪地区市域线规划建设运营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他指出,规划需求要以乘客需求为导向,优先解决中心城区多线换乘效率提升问题,优先通过探索两网融合发展,实现“安检互信、标识统一、服务贯通”的城市轨道交通便捷化出行方式;要全方位建立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机制,在规划建设阶段统筹考虑运营维护成本,在构建长三角市域线互联互通的定位中,合力推动跨域技术标准与服务规范等方面的软联通;要探索健全权责清晰的监管体系,细化不同制式轨道交通的安全职责划分,构建需求导向型标准体系,实现技术标准与服务功能的精准匹配。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
城市公交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运行韧性的直接体现。中国交通报4月17日报道,今年1至3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服务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亿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运量781.3万人次。 在如此高强度运营压力下,像大庙站这样的大型换乘公交站点无疑发挥着城市“毛细血管交汇处”的重要作用。市民对于公交车出行的诉求不仅是“时间准”,更希望“站点清楚”“出行方便”。为此,站台公司在设计与规划公交站时也在不断改进。 站台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市路网的建设和变化,乘客人数的不断调整,我们会常态化地进行客流分析,再结合公交候车、停车的难易程度,市民热线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实时融入公交线路规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