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印发《江苏公路信息化“十四五”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要在“十四五”时期建设新一代公路信息化“云网”,实现公路新型基础设施100%的智能化运维。
《纲要》中重点强调了科技研发与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云网图库脑”的新一代公路信息化建设框架和“121”重点任务,大力鼓励先进技术在交通领域的数字化应用与实践,并通过“信息化”“智慧化”“数字化”等一系列关键词,再一次明确了如何打造出江苏特色“数字公路”的方法论。
夯实数字底座 加速推进“公路信息化”建设
《纲要》指出,到2025年,江苏公路信息化水平要走在全国前列,全面支撑现代化公路体系的构建和江苏公路现代化苏南示范区的创建。为此,江苏省从数字化转型、信息化系统、智慧化应用、可持续发展四大方面布局发展任务,全面构建智慧江苏“公路大脑”。
在落实智慧高速公路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应用的任务方面,江苏交控给出的答案是“夯实数字底座”,推进“高速云”“信创云”建设,实施江苏高速光纤网、SD-WAN、互联网“三网融合”工程,实现云网协同和算网一体融合发展。
当前,江苏交控正在通过数字产业平台,协同产学研平台、上下游企业共同构建数字化场景应用和数字产品运营生态,为高速的监控、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服务等各个方面全面赋能。
谈及未来江苏高速的可持续发展,江苏交控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孙悉斌表示,江苏交控计划在全路网开展视频监控加密升级,打造一个全方位感知的网络,不仅是对道路运营状态的监测,同时对气象、安全管控、道路巡查等方面都加大开发力度。
数字技术一直是江苏推进智慧公路建设的重要内核,这一点在江苏交控的智慧高速建设实践中尤为突出。目前,江苏交控正在通过高速简图、准自由流收费、服务区车流监控、“高速云”数字底座、SD-WAN云网融合架构等数字化举措,全力打造有江苏特色的数字公路品牌。
例如,针对驾驶人员出行导航需求 ,江苏交控上线了“高速服务简图”应用模块,为人们提供路网实时路况调看、服务区商品查询等各类在线服务,目前已累计发布出行信息17万余条,查询量突破1300万人次。针对收费站场景,江苏交控利用“收费机器人”和“数字经济大屏”等为驾乘人员清晰还原行驶路径,提供地图账单,让人们“轻轻松松过站、明明白白消费”。同时,江苏交控还正在联合腾讯等互联网科技企业,共同利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高速场景的静态场景建模、动态数据融合、状态交互映射、态势仿真推演等,加速推进从准自由流到自由流的全面升级。
实时孪生技术为“数字公路”提供科技创新力
江苏省拥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948公里,收费站422个,服务区110个,交通枢纽94个,跨江大桥9座。面对如此庞大的交通密织网络,如何打造出能够协调路网管理与服务的“云网图库脑”新一代公路信息化管理体系,也成为腾讯等众多积极融入“智慧江苏”建设的互联网科技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纲要》指出,要“推进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创新大数据应用场景,强化数据资源安全共享”。这点在由腾讯参与建设的高速公路数字孪生收费站中有所体现。
早在2020年,腾讯就与江苏高速共建大数据应用管理平台,着力强化数据资源安全共享能力,全面提升江苏高速的技术、运营管理和客户服务能力。2021年,双方再度携手,成立收费站数字孪生联合实验室,并在机场路收费站试点打造面向高速公路行业的数字孪生一体化平台,全面实现了物理场站、通行车辆、设施设备的实时数字孪生。
禄口机场往城区方向
城区往禄口机场方向
有了实时孪生仿真系统的加持,如今的江苏高速收费站再也不需要24小时人工在岗,而是直接在虚拟世界中就可以完成对各类高速异常事件的“演练”,从而判断对高速路口通行效率的影响,辅助管理者做出更优的决策。例如,什么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堵车的情况,用什么方式可以避免,如何做好车辆分流…这样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数字孪生手段进行预测仿真并得以解决。
基于腾讯实时孪生数字能力,江苏高速还创新探索了准自由流收费的新路径。去年,江苏省率先在五峰山大桥完成了准自由流收费系统的试点落地,使ETC 道口交易时间缩短了80%以上;另外,江苏省还在沿江高速浮桥北站打造了无人值守收费站。
孙悉斌表示,准自由流模式极大提升了道路通行效能,提升了驾乘人员出行体验感。数据显示,2021年1-9月份,江苏高速同期路网事故比2020年下降11.68%,死亡人数下降8.9%,流量提升约20%,通畅度提升44%,智慧高速安全性和通行效率改善明显。
当前,基于腾讯云的云端实时数字孪生系统已完成了与江苏交控“调度云”的融合,初步实现了从“调度云”到数字孪生系统的二三维一体化转换。通过静态场景建模,动态数据融合,状态交互映射,态势仿真推演四步骤,让数字孪生真正意义上成为打造江苏“数字公路”、实现公路信息化管控的“科技智囊”。
从江苏交控的实践经验不难看出,发展高速建设数字应用、夯实数字底座、完善各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现已成为提高高速公路智慧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在数实融合大背景下,腾讯等互联网科技企业也正在作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共建者和推动者,深耕智慧交通应用领域,不断创新先进科学技术,持续为提高江苏等全国各省市地区交通智慧化水平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动力。
轨道交通展获悉 9月19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TOD论坛2025青岛年会正式发布《中国城轨TOD指数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指数报告研究范围包括已开通城轨交通TOD(不含有轨电车城市)的46个城市的390条运营/建设/规划线路、7751个物理站点。 报告分别依托各参编单位及协会会员单位的第一手轨道交通运营数据、TOD项目实操经验、国内最早TOD指数、房地产指数研发经验、公共交通政策和学术研究等优势,以及合作伙伴腾讯科技的大数据优势,围绕不同层面的TOD实际应用需求,通过科学、严谨的数据采集与研究分析,汇聚协会、业主、高校、研究和咨询机构的专业力量,并征求城轨资源经营方和地产合作方意见,研发编制而成,旨在为我国TOD发展提供科学、量化评价标准与评估体系。 通过对TOD理念中土地、物业、交通、人口、产业、公共空间等关键要素之间互动关系的深入分析,能够更为系统客观地评估TOD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这进而能切实加强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地区的规划引导,促进交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一体化发展,倡导崭新的TOD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高质量与可持续的人、城、境、业融合发展。 截至2024年底,我国目前58个运营城轨交通的城市中,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