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通知,对加强汛期旅游客运安全管理,强化暑期旅游客运服务供给,做好恶劣天气防范应对等工作进行部署。
通知强调,近期南方多地持续出现强降雨,全国各地陆续进入汛期,加之暑期临近,旅游出行明显增多,旅客客运安全风险和服务保障压力加大。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做好旅游包车客运安全和服务保障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紧盯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关键环节,细化完善安全监管和事故防范措施,完善旅游包车客运服务供给,确保压力传导到位、措施部署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通知要求,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保障旅客出行安全。
一是加强驾驶员安全培训和警示教育,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岗前教育、继续教育和实操演练,通过信息化手段做好安全提醒提示,关心关爱驾驶员身心健康,不断提升驾驶员安全素质、驾驶能力和突发情况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加强旅游包车技术管理,针对夏季运输特点,做好车辆油路、电路、轮胎、制动等关键设施设备检查,做好车辆维护保养,规范客车停放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严防车况失管失控。
三是加强旅游包车客运备案管理,严控长距离、长周期、途经地与目的地走向不一致的省际包车牌核发。严格落实安全告知、禁限运物品查控等要求,加强车辆和驾驶员动态监控,加大旅游集散中心、景区景点等重点区域执法检查力度,依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四是优化旅游客运服务供给,结合旅游资源分布和节假日客流特点,丰富高品质个性化旅游客运服务供给,多渠道满足旅行社用车和游客出行需求。引导游客选用合规优质的服务供应方,促进形成“正规车、正规社、正规导”的市场格局。
五是做好恶劣天气防范应对,加强与气象、公安、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信息共享,建立恶劣天气预警预报协同联动机制。督促旅游包车客运企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完善极端天气下的停运机制,不具备安全运营条件的要及时停运,杜绝冒险运输、涉险运营。
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化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电池使用寿命推算,我国即将迎来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阶段。预计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据统计,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量突破3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超480亿元。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司长刘洪生说,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围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全产业链,积极推进相关国家标准研制发布,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22项,涵盖动力电池回收通用要求、管理规范、拆解规范、余能检测、再生利用、锂离子废弃物回收利用、再生黑粉等多个方面,有力支撑和引领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高质量发展。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谢再春介绍,福建省作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实现了科技创新与标准研制深度融合,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示范模式。 宁德时代子公司邦普循环将自主研发的DRT定向循环技术转化为先进标准,实现镍钴锰回收率99.6%、锂回收率96.5%,2024年处理废旧电池超12万吨,再生锂盐1.71万吨。 泉州清能公司通过构建标准体系,2024年处理退役电池237吨,减碳238吨,产值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