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展消息 为防止铁路轨道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韩国近日开发出一款“智能列车监测机器人”,能够自动安装和回收轨道侧传感器,实时监测接近列车并发出警报,大幅提升轨道作业的安全性。
据介绍,这款小型移动机器人能够在轨道维护或施工期间自动部署传感器,对距离最远可达1公里的接近列车进行探测。当有列车驶近时,系统会通过传感器无线传输信号,并以灯光与声响的方式即时警告工人,提醒其及时撤离危险区域。

该系统运行稳定,即便在隧道、桥梁、弯道或夜间等能见度较差的复杂环境中,也能保持高可靠性。由于无需工人进入轨道进行人工安装或拆卸传感器,现场安全性得到显著提升。
长期以来,轨道施工现场的安全监测多依赖人工目视观察或列车安装发射器的方式,操作繁琐且受限较多,尤其在检测不同类型的施工车辆时效果有限。
而此次研发的智能监测机器人,仅需操作员携带一套主设备即可在多条轨道上同时监控所有接近列车,确保足够的安全距离并提前发出预警信号。
任务完成后,机器人主体会自动移动到传感器位置,将传感器模块回收并返回初始点。传感器可重复使用,既降低维护成本,又符合环保要求。

该技术由韩国铁道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洪智英博士团队研发,并转让给私营企业 Saeyoung Technology 进行生产制造。洪智英博士表示,这一系统不仅是单纯的安全警报装置,更是能为工人“争取实质疏散时间”的智能防护系统。
未来,研究团队计划结合人工智能图像识别与通信网络技术,进一步拓展到轨道设施监测、预检、应急响应与通信保障等多种铁路安全场景中。
交通运输部29日上午举行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前三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今天是重阳节,当前也正值全国“敬老月”,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李颖在会上介绍了交通出行领域适老化服务保障工作进展。 李颖表示,敬老爱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保障老年人安全便捷出行也是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交通运输部采取多种措施改进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水平,切实提升老年人出行满意度、获得感。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持续改善适老化无障碍出行环境。将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纳入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针对老年人出行过程中的痛点堵点,专项部署推动车辆、设施无障碍化改造等工作;推进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辆更新,开展城市公交运营服务提升专项行动,引导各地推广应用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交车13.6万辆,完成超过3.5万个城市公交站台适老化改造,5000余座地铁车站全部配备无障碍渡板。指导各地加快推进综合客运枢纽、汽车客运站等适老化设施改造。 二是加快提升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品质。围绕老年人出行的特色需求,组织各地打造敬老爱老公交线路超过4700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品牌线路案例32个,指导所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开通“爱心预约”服务。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