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万水泉南站北场岔区天窗指令下达,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FCM-20K仿形道岔打磨车正式开启首次正线作业。历经4小时精准施工,圆满完成4组道岔(含直股、曲股、夹直线和道岔前后不小于25m的正线区域)的修理性打磨作业任务,成功消除线路肥边、鱼鳞纹、剥离掉块等典型病害,交出首份答卷!
自主创新领跑行业
FCM-20K仿形道岔打磨车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仿形道岔打磨车,是铁建装备与国家能源集团铁路装备公司基于重载铁路岔区钢轨病害整治而联合研制的轨道维护智能装备。该车立足于智慧、安全、绿色、高效的理念,突破了现有道岔打磨技术瓶颈,为道岔打磨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打磨作业效果
该车采用三维仿形打磨理念,可实现道岔机械化打磨全覆盖,并兼顾正线钢轨打磨维护。车载的仿形打磨单元全面提升打磨范围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肥边病害处理能力,能更好地满足重载铁路运用需求。
车载喷淋系统
打磨小车能自适应轨距变化,曲线和道岔打磨定位适应性好;打磨响应快、控制精度高,作业速度范围(2~16km/h)适应性强,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高;集尘口与火花抛射方向实时匹配,磨粉收集精准高效,火花沿钢轨方向抛射,能有效防控火灾隐患。
科学验证全维度数据分析
天窗前,铁建装备、国家能源集团铁路装备公司包头段提前与国家能源集团包神铁路对接,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对该设备进行全面整修,确保设备各项技术参数符合上线运用要求。天窗作业过程中,技术人员实时对钢轨廓形、轨道尺寸进行精确测量,详细记录打磨参数,同时对不同打磨模式、功率下钢轨的修复效果进行详实记录。包神铁路万水泉南站工务配合人员全程深度参与,与技术人员密切沟通,积极提供解决方案,为打磨作业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协同攻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本次作业中,国家能源集团铁路装备公司包头段勇担包神铁路站区正线道岔维修任务,首次将全国首台仿形道岔打磨车应用于正线天窗试验。试验对车辆的多项功能性参数进行了深入验证,包括设备极限打磨效率、砂轮使用寿命、复杂岔区通过性、肥边单元处理效果、吹扫系统与喷淋系统效果等。天窗结束后,经测定,该设备的打磨效果符合设计要求。作业现场,设备管理单位技术骨干充分肯定了仿形道岔打磨车在提升道岔维修质量和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
本次初步实战验证了FCM-20K仿形道岔打磨车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进一步提升重载铁路精准检修、智慧维修能力提供高端装备和技术保障,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
轨道交通展获悉 9月19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TOD论坛2025青岛年会正式发布《中国城轨TOD指数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指数报告研究范围包括已开通城轨交通TOD(不含有轨电车城市)的46个城市的390条运营/建设/规划线路、7751个物理站点。 报告分别依托各参编单位及协会会员单位的第一手轨道交通运营数据、TOD项目实操经验、国内最早TOD指数、房地产指数研发经验、公共交通政策和学术研究等优势,以及合作伙伴腾讯科技的大数据优势,围绕不同层面的TOD实际应用需求,通过科学、严谨的数据采集与研究分析,汇聚协会、业主、高校、研究和咨询机构的专业力量,并征求城轨资源经营方和地产合作方意见,研发编制而成,旨在为我国TOD发展提供科学、量化评价标准与评估体系。 通过对TOD理念中土地、物业、交通、人口、产业、公共空间等关键要素之间互动关系的深入分析,能够更为系统客观地评估TOD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这进而能切实加强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地区的规划引导,促进交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一体化发展,倡导崭新的TOD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高质量与可持续的人、城、境、业融合发展。 截至2024年底,我国目前58个运营城轨交通的城市中,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