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路径上,“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车路云一体化”的讨论一直持续。单车智能在辅助驾驶场景广泛应用,车企间“智驾”竞赛火热;同时多地将车路云一体化等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其建设不断加快。这预示着交通系统变革在加速,智能交通的蓝图愈发清晰。
那么,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车路云一体化存在竞争吗?车路云一体化的商业机遇在哪?实现自动驾驶“规模经济”的关键是什么?通过与业内人士对话来解答这些问题。
首先,三者关系上,单车智能靠自身设备实现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是从“单车”向“车与交通关系”的探索,并非与单车智能竞争。汽车智能化变革类似手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的跃迁,实现“自动驾驶”需要“车的智能化”和“车路云一体化”,二者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从“终端自治”到“全局协同”的范式转换。
其次,在推动“全民智驾”方面,当前汽车行业竞争焦点转向“智能化”,但所谓“高阶智驾”实际多为L2+辅助驾驶。车企宣传与用户认知的偏差可能导致驾驶“败德行为”,存在诸多风险。车路云一体化可强化车辆联网服务,能降低事故风险、便于事故回溯追责,为智驾“上车”提供监管支持。
再者,在自动驾驶走向大规模商用进程中,“安全性”是关键。“车路云一体化”为监管范式提供了解决方案。新型监管范式有数据透明、社会可信、风险可控、责任可定、总体安全等特征,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可融合多源数据,实现对自动驾驶车辆的全面监管。
从“价值驱动”看,真正的自动驾驶是“运营化”商业模式,产生“驾驶商品”。车路云一体化整合产业链,驱动市场主体协同,开拓“驾驶商品”新蓝海。
最后,车路云一体化发展面临困惑质疑,破局要从技术、产品思维转向价值、商品思维。如升级车联网组网模式,明确增值服务运营商的核心角色,发展自动驾驶乘用车等“杀手级应用”等,从而推动规模经济的实现。
2025年,天津轨道交通迎来快速发展新阶段。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轨道集团”)公布了2025年的发展规划,涵盖线路建设、运营优化、技术创新及服务升级等多个方面。此次发布旨在进一步提升天津轨道交通的覆盖率、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为市民提供更高效、更舒适的出行体验,同时助力天津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2024年运营成果回顾 客运量与线路里程 2024年,天津轨道交通累计发送旅客2.38亿人次,同比增长7.8%。 运营线路总里程达317.2公里,覆盖全市主要区域。 轨道交通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升至28.7%。 服务与社会效益 轨道交通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沿线商业区经济活力显著提升,带动就业增长约3.5万岗位。 二、2025年建设与扩展计划 新增线路与站点 2025年计划新增轨道交通里程约50公里,重点推进地铁6号线二期、10号线一期等项目建设。 新增站点覆盖滨海新区、武清区等区域,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预计新增站点将惠及100万市民,缩短通勤时间。 技术升级与智能化改造 引入无人驾驶技术,计划在6号线试点运行无人驾驶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