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南京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第三届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公交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及各机关部室、基层单位的279名正式代表、6名列席代表参会。
会上,全体与会代表认真听取并审议《公交集团2025年行政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过去一年,集团整体发展态势稳中向好,在民生服务、产业布局、资产盘活、智慧赋能、党建引领等方面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为聚焦“创一流公交企业”目标,围绕2026年重点工作,部署了五大任务方向:
01 立足主业,以更高标准推动“民生保障”提质增效。
紧贴市民出行需求,依托“线网预测AI模型”,持续深化两网融合,做优“小蓝鲸”微循环品牌。通过错时发车、守时公交、定时定点、需求响应停靠等服务优化,结合站点“出行二维码”升级,全面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02 盘活资产,以更大力度推动“资源开发”融合增效。
加快场站资源开发利用,力争每年落地2—3个新项目;针对小型场站,创新打造“小蓝鲸便民驿站”,引入便利店等生活服务;同时拓展“公交+旅游、物流、电商”等多元业态,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有效转化。
03 瞄准数智,以更强动力推动“科技创新”升级增效。
完成“AI模型(二期)”研发投用,将AI技术深度应用于调度系统,实现公交线路数字化“体检”,科学预测线网布局和运力投放预期效果;进一步做好驾驶员健康档案服务,实现职业周期健康动态跟踪。
04 精细管理,以更实举措推动“企业发展”扩能增效。
结合微循环体系建设,优化车辆配置结构,车辆更新迭代继续向“小型化”方向发展;利用数字化手段,深化维保改革及能源精细管理,进一步推动降本增效。
05 做暖文化,以更优机制促进“和谐稳定”强力增效。
持续开展领导进基层服务,倾听职工心声,真正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做实做细体检、早餐、疗休养、困难慰问等工作,把企业的温暖送到职工心坎上,增强归属感和凝聚力。
会议还听取并审议了:
《安全生产工作报告》、《关于2024年财务决算和2025年全面预算的报告》、《关于2025年1-9月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的报告》、《关于修订〈关于加强职工福利待遇管理的通知〉相关事项的说明》、《关于〈南京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管理暂行办法〉相关条款的补充说明(草案)》、《关于选举董事会职工董事相关说明》。
大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通过了《关于〈南京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管理暂行办法〉相关条款的补充说明》,选举产生了公交集团董事会职工董事。
大会指出,集团的创新改革发展,取得的荣誉、成绩,离不开全体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集团要始终坚定不移地依靠、团结和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用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用创新提升服务品质,行稳致远,臻于至善。广大干部职工要开拓进取,凝聚力量,继续保持锐意进取的闯劲、真抓实干的干劲,携手同心、勇毅前行,合力谱写新时代南京公交的精彩华章!
轨道交通展消息 根据提供的2025年10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以下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将涵盖总体运营规模、客运量变化、运营效率、系统类型对比、进站量与客运量关系、运营管理等方面,并结合数据揭示趋势和隐含问题。 1. 总体运营规模 城市覆盖与网络扩展:2025年10月,全国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33条,运营里程达11330.5公里。这表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已非常庞大,覆盖了绝大多数主要城市,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 客运量巨大:月客运量28.2亿人次,进站量16.8亿人次,日均客运量约9096.77万人次。开行列车376万列次,平均每日开行约12.13万列次。这些数字凸显了城市轨道交通在日常通勤中的关键作用,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 无新开通线路:本月无新开通线路,但运营里程环比可能有所增加(计算显示环比增加约474公里),可能源于现有线路的延伸或调整,而非全新线路投入运营。 2. 客运量变化趋势 环比增长显著:客运量环比增加1.3亿人次,增长4.8%。这种短期增长可能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如10月黄金周假期带来的出行需求增加,或经济活动的短期复苏。 同比增长放缓:客运量同比增加0.5亿人次,增长1.8%。同比增长率较低,可能反映市场接近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