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立以来,集团抢抓数字化、智能化高地,加速传统道路运输业务数字化升级改造,积极采取多项创新举措,推进“数智城运”建设,形成了对内以“城运e-控”平台为核心的数字化管控体系、对外以“城运e生活”高能级创新应用服务平台串联城运“1+6+1”产业生态体系,数字化建设任务顺利完成,进入深度赋能阶段,整体水平居全国行业领先地位。
青岛城运控股集团以“数智城运”为引领,以数据要素为核心驱动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技术深度融合与业务模式重构,在服务民生、行业管理、企业运营、产业发展及改革创新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全面赋能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
“城运码”升级覆盖全场景:深度融合物联网、5G与AI技术,构建一套贯穿出行、购物、餐厅等领域的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完成数据的深度融合与高效流通,实现城运集团所有数据和业态的“一码通”及多场景支付的无缝对接。
“城运e-碳”激活碳普惠价值:创新公共交通碳普惠方法学,建立公交系统碳资产管理和碳排放核算机制,实现基准线情景识别、排放源选择、碳排放量计算与减排量核算,有效推动碳资产量化。
“一站一码”优化出行体验:搭建公交出行小程序,市民手机扫码即可精准了解所在位置、线路、车辆等信息,实现乘客与公交系统之间双向感知,推动公交服务向精准化、高效化、人性化方向发展。
打造安全管控智能体:基于视觉大模型,围绕集团安全管理全流程,将整个集团近4万路摄像头纳入监测预警范围,构建可复用的智慧安全管理模式,实现安全标准化,强化全要素态势感知、完善协同共享与智能分析能力,提升集团安全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打造办公综合协同智能体:通过深度融合AI驱动的协同办公、知识驱动的城运e学堂以及工具驱动的开发者中心等核心模块,搭建统一智慧协同办公底座、统一知识在线教育平台,建设大模型意图理解和大模型算法任务调度能力,提供全场景知识服务,涵盖办公、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完成从“通用工具”到“场景化解决方案”的跨越,实现业务管理的全面升级与效能提升。
打造公共交通主业大模型:依托青岛城运·华为智慧交通联合创新实验室,开展以客流驱动的国内首个公共交通大模型研究及验证,推动集团既有信息化成果创新转化,验证大模型技术在公交行业场景应用落地所需的关键技术及可行路径,打造公交“数字大脑”,有效提升公共交通OD客流分析(交通起止点调查)精度,为线网优化、运力调配提供数据支撑,提升数字化管控能力。
基础设施云化升级筑牢技术底座:扩容混合云中心,算力达4.2P、内存4.9万GB、计算资源9738核、存储1000TB,为AI大模型训练提供底座支撑;建设容灾备份中心,保护集团核心数据安全,提高数据持续可用性。
“城智达”终端打破技术壁垒: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城智达”新一代车载智能终端,具备无人驾驶功能,标配6Tops,最高可达16Tops算力,整合EDR云检测等模块,以大算力、高集成健全车辆维度数据。
科技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城运公共交通垂直领域大模型入选山东省科技厅智慧交通业态重点子课题;《基于公交大模型基础的智能调度系统和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创新应用》获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达国际先进水平。
														交通运输部29日上午举行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前三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今天是重阳节,当前也正值全国“敬老月”,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李颖在会上介绍了交通出行领域适老化服务保障工作进展。 李颖表示,敬老爱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保障老年人安全便捷出行也是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交通运输部采取多种措施改进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水平,切实提升老年人出行满意度、获得感。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持续改善适老化无障碍出行环境。将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纳入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针对老年人出行过程中的痛点堵点,专项部署推动车辆、设施无障碍化改造等工作;推进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辆更新,开展城市公交运营服务提升专项行动,引导各地推广应用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交车13.6万辆,完成超过3.5万个城市公交站台适老化改造,5000余座地铁车站全部配备无障碍渡板。指导各地加快推进综合客运枢纽、汽车客运站等适老化设施改造。 二是加快提升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品质。围绕老年人出行的特色需求,组织各地打造敬老爱老公交线路超过4700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品牌线路案例32个,指导所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开通“爱心预约”服务。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