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成都公交两项创新项目获评
2025年城市公共交通
新能源与数字科技创新应用项目奖项
含金量十足,“荣誉勋章”亮个相!

此次颁发的“城市公共交通新能源与数字科技创新应用项目”奖项,旨在遴选全国范围内在新能源与数字化领域具有前瞻性和示范性的优秀项目,为行业发展树立标杆。成都公交将以此次获奖为起点,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能源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
获奖项目大揭秘
【项目一】城市“移动充电宝”车网互动试点项目
该项目利用V2G(车辆到电网)技术,通过对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智能化改造,让公交车变身为城市的“移动充电宝”,实现公交车与电网的双向“对话”——深夜用电低谷时,把电“存”进车辆电池里,白天用电高峰时,再把多余的电“送”回电网。一来一回,既帮电网“削峰填谷”稳电压,让电于民,关键时候还能应急保供,迎峰度夏、大型赛事都能派上用场。
目前,成都公交已建成金沙公交枢纽站和娇子停保基地两处车网互动示范站,共配备52台先进的双向智能充放电终端(V2G枪),采用240kW充放电堆,设备总功率达3120kW。同时,成都公交正对50余台长续航新能源公交车进行放电技术升级,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公共交通从“用能者”向“供能者”转型,为成都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项目二】充电运营管理平台:充电+生活服务一键get!
成都公交充电运营管理平台(ECC)已接入成都254个充电站、5244个充电桩,可实时监控运行状态。此外,用户可通过“公交新能”App一键查询附近可用桩,破解新能源车主充电慢、找桩难等问题。
目前,“公交新能”App已累计服务1.96万用户,总充时长超321万小时。同时,平台还预留了“充电+”功能接口,未来还将持续解锁“充电+”一站式服务生态,打造集充电、休闲、购物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出行生活服务平台。
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化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电池使用寿命推算,我国即将迎来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阶段。预计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据统计,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量突破3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超480亿元。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司长刘洪生说,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围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全产业链,积极推进相关国家标准研制发布,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22项,涵盖动力电池回收通用要求、管理规范、拆解规范、余能检测、再生利用、锂离子废弃物回收利用、再生黑粉等多个方面,有力支撑和引领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高质量发展。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谢再春介绍,福建省作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实现了科技创新与标准研制深度融合,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示范模式。 宁德时代子公司邦普循环将自主研发的DRT定向循环技术转化为先进标准,实现镍钴锰回收率99.6%、锂回收率96.5%,2024年处理废旧电池超12万吨,再生锂盐1.71万吨。 泉州清能公司通过构建标准体系,2024年处理退役电池237吨,减碳238吨,产值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