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与国庆双节同庆之际,武汉客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向武汉市公交集团顺利交付一批WH6110BEV纯电动客车。这批新车将全部投入定制公交及旅游运营线路,以绿色运力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升级注入新动能。
此次交付的WH6110BEV纯电动客车,是武汉客车结合城市通勤多样化需求打造的定制化车型,具备环保、高效、舒适等核心优势。
整车造型采用大圆弧高顶造型,大视野全景前风挡,时尚、灵动;完美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驾驶区域,环绕式设计的操控区,造型美观大气,提升驾驶愉悦感;内饰以浅色为主调,整体色彩配置稳重,色彩无刺激,营造了一个优雅清爽的乘车环境。
车辆具备集预警、辅助、干预与监测于一体的全方位防护体系。它通过盲区智能监测(BSD-R)和电子后视镜消除视野死角,利用高级辅助驾驶(ADAS)实现常态化行车辅助。系统核心关注驾驶员本身,通过驾驶员状态监测(DMS)实时预警疲劳与分心,并在危急关头,由碰撞缓解控制系统(AEBS)主动制动以避免或减轻碰撞。整套系统协同工作,构建了从风险感知、智能预警到主动干预的纵深防御网络,显著提升行车安全。
作为本土客车制造企业,武汉客车始终聚焦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需求,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迭代升级。此次与武汉市公交集团的合作,既是双方深化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是武汉客车助力城市绿色交通建设的具体实践。未来,武汉客车将继续发挥本土制造优势,持续研发更贴合城市出行场景的新能源车型,为提升市民出行体验、构建高效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贡献力量。
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化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电池使用寿命推算,我国即将迎来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阶段。预计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据统计,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量突破3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超480亿元。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司长刘洪生说,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围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全产业链,积极推进相关国家标准研制发布,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22项,涵盖动力电池回收通用要求、管理规范、拆解规范、余能检测、再生利用、锂离子废弃物回收利用、再生黑粉等多个方面,有力支撑和引领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高质量发展。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谢再春介绍,福建省作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实现了科技创新与标准研制深度融合,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示范模式。 宁德时代子公司邦普循环将自主研发的DRT定向循环技术转化为先进标准,实现镍钴锰回收率99.6%、锂回收率96.5%,2024年处理废旧电池超12万吨,再生锂盐1.71万吨。 泉州清能公司通过构建标准体系,2024年处理退役电池237吨,减碳238吨,产值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