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公交党团员志愿者兵分多路:一组设立“民意收集站”,向居民发放《公交服务需求调研表》,详解定制公交、接驳专线等特色服务。另一组走访社区商户、学校,绘制“出行热力图”。针对老年群体,志愿者手把手演示“渝约公交”APP预约功能,同步推广无障碍出行服务。
“655路早高峰发车间隔能否缩短?”“希望增开社区到医院直达线”……在恳谈会上,20余名居民代表与公交管理者展开“头脑风暴”。两江分公司四分部计划调度汪寒梅现场记录建议:“每条意见都是优化服务的‘指南针’,我们将把社区需求转化为线路图。”居民张阿姨点赞公交“礼让文化”:“每次过斑马线,司机都主动停车挥手示意,这份安全感千金不换!”而带着孩子参与活动的汪女士,则为公交“适儿化”改造献策:“希望能设立带有安全带的母婴专座,雨天上下车踏板再防滑些。”面对居民提出的“通勤等车时间长”“线路覆盖盲区”等共性问题,两江公交四分部现场建立“民情台账”,承诺5个工作日内反馈初步方案。
据悉,该分部将联动交管部门开展客流大数据分析,通过“增密主干线、开通微循环、试点动态班次”组合拳,力争6月底前实现社区周边线路优化覆盖率提升30%。
“民生出行无小事,一条斑马线、一个公交站,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感。”两江分公司四分部党支部书记表示,此次活动既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践课堂,也是打造“人民满意公交”的创新探索。下一步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闭环机制,让公交服务与城市发展、百姓期待同频共振。随着满载建议的“民意专列”驶出社区,两江公交正以“脚底沾泥”的调研精神铺就惠民暖心的城市风景线。
城市公交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运行韧性的直接体现。中国交通报4月17日报道,今年1至3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服务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亿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运量781.3万人次。 在如此高强度运营压力下,像大庙站这样的大型换乘公交站点无疑发挥着城市“毛细血管交汇处”的重要作用。市民对于公交车出行的诉求不仅是“时间准”,更希望“站点清楚”“出行方便”。为此,站台公司在设计与规划公交站时也在不断改进。 站台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市路网的建设和变化,乘客人数的不断调整,我们会常态化地进行客流分析,再结合公交候车、停车的难易程度,市民热线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实时融入公交线路规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