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第二运营公司党委委员、副经理王雨,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客运三中心主任张红欣分别代表本单位就“两网”融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汇报;公交集团运营部部长李志阳介绍了集团公司“两网融合”情况。与会人员围绕地铁接驳线路的高效便捷、乘客需求的多样性、调研方式的创新、线路营销推广方法、数据信息的互通、潜在客流的问卷调查、公交换乘码的覆盖、导航信息的完善、志愿服务的站内外延伸、配套资源的共享、绿色畅行的推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针对公交、地铁“两网”融合工作,郑州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郝晓平给出了指导性意见。他指出,“两网”融合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和市民出行的需求,面对多元化出行方式的选择,吸引客流回归是首要问题,座谈交流一方面分享各自推广营销的心得,另一方面也是寻求契合的方式,要把握好机会,总结好经验,提炼好成果,全力推动公交和轨道交通成为城市出行的优选。
“总结全面、分析透彻、问题准确、建议合理”是郑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红伟对此次活动的评价。他强调,会议的出发点是找准公共交通出行网络发展的新方向,作为国有企业的公交和地铁,肩负着服务广大市民出行主力军的重任,同样都是城市窗口形象,更是衡量郑州发展进程的“名片”。“两网”融合是摆在我们面前首要任务,第一季度的开展成果显著,要以点带面,逐步发力,全面推进,以实际行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步伐。
会议指出。第一季度第二运营公司与轨道交通运营公司通过联建和客流调研,开通一站式直达线路6条,建立省体育中心站、白庙站、陈砦站、张家村站4个公共交通换乘示范点。这既是双方在“两网”融合方面取得的实际成效,也是交流拓宽思路、沟通促进和谐、共谋发展之路、同绘出行蓝图的真实写照。下一步,要在此基础上沟通持续深入,合作保持紧密,融合更加有效,不断推进郑州公共出行网络科学化、合理化、便捷化。
会议强调。一是要把区域限制作为思想转变的动力。思想是一切发展的源泉,要把运营业务向公交“快干支微”线网以外和地铁站内不断延伸,向我们注意不到,乘客却实在需要的问题上思考,换位乘客角度考虑出行网络的构架,不断探索“两网”融合的方式方法;二是要把客流挖掘作为市场拓展的基础。在公共出行客流固定量的前提下,吸引客流的回归公交与地铁是关键所在,以公共交通换乘示范点为基础,联合探索找准客流动向,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创新地铁站内换乘公交的信息模式,高效吸引客流回归;三是要把相互融合作为企业发展的前提。资源的共享、线网的互通、服务的交叉都是“两网”融合的内容,要把融合视为打破瓶颈,寻求企业发展的契机,在双方需求上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加快融合脚步,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完善立体公共出行网络,为郑州公共交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会议由第二运营公司党委副书记、经理刘钰主持。
城市公交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运行韧性的直接体现。中国交通报4月17日报道,今年1至3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服务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亿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运量781.3万人次。 在如此高强度运营压力下,像大庙站这样的大型换乘公交站点无疑发挥着城市“毛细血管交汇处”的重要作用。市民对于公交车出行的诉求不仅是“时间准”,更希望“站点清楚”“出行方便”。为此,站台公司在设计与规划公交站时也在不断改进。 站台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市路网的建设和变化,乘客人数的不断调整,我们会常态化地进行客流分析,再结合公交候车、停车的难易程度,市民热线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实时融入公交线路规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