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展消息 11月19日,横跨城市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新动脉——成都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车站正式亮相,标志着该线路开通运营步入倒计时阶段。该线路预计将于下月开通运营,届时成都将再添一条东南—西北走向的地铁线路。

据悉,13号线一期西起青羊区瓦窑滩站、东至龙泉驿区龙安站,全长29.07公里,共设21座车站,覆盖青羊、武侯、锦江、龙泉驿四大城区,开通后可显著提升中心城区东西向交通效率。
该线路亮点之一是强大的枢纽换乘能力。全线共设11座换乘站,可与既有的1、3、5、6、7、8、9、17号线及同期建设的10、30号线等10条线路实现便捷换乘,换乘站比例达52%,极大增强了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网络连通性与韧性,有力提升了线网换乘效率。

更重要的是,13号线一期精准衔接“文旅、医疗、教育”三大城市核心功能。它既是一条璀璨的“文旅服务线”,紧密串联青羊宫、杜甫草堂等历史古迹与三圣花乡、幸福梅林等现代文旅地标,方便市民游客城市核心景点“一线通达”;也是守护安康的“生命健康线”,华西医院、华西附二院锦江院区等医疗资源分布沿线,预计将日均服务数万人次就医乘客出行;还是一条便捷的“教育通勤线”,将四川大学、四川师大、文翁石室等知名学府“串珠成链”,为沿线数万师生提供出行便利。此外,线路直抵新南门成都旅游客运中心,有效增强川内旅游资源集散能力,激活龙泉驿区、东部新区文旅潜力,促进“客流增量”转化为“文旅留量”,赋能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13号线一期的建成,是轨道与城市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线路开通后,不仅将极大提升中心城区东西向通勤效率,更将成为一条推动沿线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廊道,为成都城市能级跃升注入强劲轨道动力。
轨道交通展消息 根据提供的2025年10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以下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将涵盖总体运营规模、客运量变化、运营效率、系统类型对比、进站量与客运量关系、运营管理等方面,并结合数据揭示趋势和隐含问题。 1. 总体运营规模 城市覆盖与网络扩展:2025年10月,全国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33条,运营里程达11330.5公里。这表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已非常庞大,覆盖了绝大多数主要城市,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 客运量巨大:月客运量28.2亿人次,进站量16.8亿人次,日均客运量约9096.77万人次。开行列车376万列次,平均每日开行约12.13万列次。这些数字凸显了城市轨道交通在日常通勤中的关键作用,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 无新开通线路:本月无新开通线路,但运营里程环比可能有所增加(计算显示环比增加约474公里),可能源于现有线路的延伸或调整,而非全新线路投入运营。 2. 客运量变化趋势 环比增长显著:客运量环比增加1.3亿人次,增长4.8%。这种短期增长可能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如10月黄金周假期带来的出行需求增加,或经济活动的短期复苏。 同比增长放缓:客运量同比增加0.5亿人次,增长1.8%。同比增长率较低,可能反映市场接近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