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展消息 近日,宁波市域铁路慈溪线(10号线)迎来新进展——国内首创的U型敞口束合管幕施工法(简称“U-BIT工法”)首根顶管在孔浦站顺利顶进。这一技术首次应用于大断面地下车站下穿运营线路工程。在宁波软土地质中既有运营的2号线孔浦站下方新建换乘节点,使慈溪线未来与2号线实现更便捷换乘。
在孔浦站施工现场,一场精密的“地下手术”正在进行。10月20日上午9时30分,小编跟随项目负责人走进位于地下约30米的U-BIT工法作业现场,只见工人们正在矩形顶管机周围进行管节焊接、顶进出土、设备安装调试等施工。

“整个工程由37根管节组合而成,在距离2号线孔浦站底板0.5米处组成3个“U”字型空间。这37根管节的排列组合,通过横向张拉钢索,分散的管节被‘捆绑’成整体,在全部管节顶进、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便可以形成一个既能支撑土体、又能承载车站重量的稳固结构。”项目技术负责人唐尚武介绍道,“这一过程如同在运营线路下方‘植入支架’,像搭积木般建造起一个‘地下安全舱’,为后续车站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U-BIT工法破解长距离换乘难题
“慈溪线孔浦站的施工难度非常大。新建车站既要以十字交叉形式下穿既有2号线车站,又面临着紧邻加气站、地下管线交错等难题。”业主代表王寒冻介绍道。“如果采用传统的通道换乘设计,乘客换乘需要步行较长距离。”

常规施工方法在此几乎“无计可施”。明挖法、盾构法或顶管法施工受工艺限制无法实现便捷换乘,浅埋暗挖、冻结法等又易引发运营车站的沉降。如何在确保运营安全的同时,实现高效、低扰动的大断面施工?

经过多轮方案比选与模拟分析,建设团队创新提出U型敞口束合管幕工法(U-BIT)。这一技术融合了国际管幕理念与中国城市特点,取消传统管幕的顶部封闭段,使新建车站直接“贴合”既有车站底板,将通道换乘调整为同台换乘。换乘距离由128米优化为38米,乘客下车后仅需几步就可以到达2号线站台。

(孔浦站换乘效果图)
目前,非闭合U-BIT工法多项关键技术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相关成果入选行业重点推广目录。
新闻多一点
市域铁路慈溪线起于江北孔浦站,与2号线孔浦站换乘,经江北城区、镇海城区、九龙湖镇、龙山、掌起、观海卫、慈溪城区,终至慈溪高铁站。线路全长约64公里,共设13座车站,3座隧道。目前,市域铁路慈溪线13座车站全部开工建设,3座山岭隧道全部贯通,盾构区间掘进完成约90%,高架桥梁完成约94%。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
相关推荐:中国轨道交通发展高峰论坛免费参会报名
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化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电池使用寿命推算,我国即将迎来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阶段。预计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据统计,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量突破3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超480亿元。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司长刘洪生说,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围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全产业链,积极推进相关国家标准研制发布,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22项,涵盖动力电池回收通用要求、管理规范、拆解规范、余能检测、再生利用、锂离子废弃物回收利用、再生黑粉等多个方面,有力支撑和引领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高质量发展。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谢再春介绍,福建省作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实现了科技创新与标准研制深度融合,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示范模式。 宁德时代子公司邦普循环将自主研发的DRT定向循环技术转化为先进标准,实现镍钴锰回收率99.6%、锂回收率96.5%,2024年处理废旧电池超12万吨,再生锂盐1.71万吨。 泉州清能公司通过构建标准体系,2024年处理退役电池237吨,减碳238吨,产值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