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胡志明市正以国家级战略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根据越共中央第49-KL/TW号结论,该市已制定明确的地铁系统发展路线图。
规划总长510公里的10条地铁线路(注:12条是另含两条电车/轻轨线)分两阶段实施:

这一规划被写入国会第188号决议,成为越南首个通过特殊政策机制试点的超大型城市交通项目。胡志明市都市铁路系统发展指导委员会于2025年5月召开首次会议,胡志明市委书记阮文年强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不仅是交通领域的突破,更是重构城市空间、激活经济动能的核心抓手。”目前,1号线(滨城-绥仙)已投入运营,日均开行200列次,高架段时速110公里/小时,地下段80公里/小时,全程29分钟贯通市中心与新兴城区。

立体路网规划:TOD模式赋能城市升级
胡志明市采用”地铁+轻轨+单轨”复合制式,规划12条线路形成多层级交通网络。除已开通的1号线外,2号线(古芝-守添)将于2030年投运,3至7号线覆盖协福、新山一机场等关键枢纽。值得注意的是,8-10号线及沿河轻轨(Tramway/LRT)正在深化设计,重点通过公交导向开发(TOD)模式实现土地增值——以车站为中心规划商业综合体与居住区,同步开发地下空间资源,目标将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利用率提升40%以上。
在行政区域合并背景下,新胡志明市(含平阳省、巴地-头顿省)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将进一步向周边延伸。建设局代理厅长陈光林透露:”规划新增连接芹耶沿海开发区、同奈隆成工业园的线路,未来45%的轨道里程将服务于跨省通勤需求。”
面对巨额资金需求,胡志明市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
政策创新同步推进,胡志明市人委会获授权直接调整项目设计与承包商选择,审批流程压缩30%。此外,建材绿色标准、技术转移条款等规定,为西门子、日立等国际企业参与设备供应铺平道路。
根据2025年越南政府第125号决议,胡志明市与平阳、巴地-头顿两省合并后,区域GDP总量将占越南全国的25%。新行政架构下,三地基础设施加速整合——平阳的制造业走廊、巴地-头顿的深水港群与胡志明市金融中心通过轨道交通实现”1小时经济圈”,预计拉动沿线土地价值年均增长12%-15%。
分析师指出,胡志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不仅将满足日均480万人次的出行需求,更标志着东南亚新兴市场对高效公共交通系统的战略押注。随着国际性优惠贷款如亚洲开发银行(ADB)等机构持续注资,该项目或将成为东南亚区域轨道交通投资的案例。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
轨道交通展消息 根据提供的2025年10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以下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将涵盖总体运营规模、客运量变化、运营效率、系统类型对比、进站量与客运量关系、运营管理等方面,并结合数据揭示趋势和隐含问题。 1. 总体运营规模 城市覆盖与网络扩展:2025年10月,全国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33条,运营里程达11330.5公里。这表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已非常庞大,覆盖了绝大多数主要城市,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 客运量巨大:月客运量28.2亿人次,进站量16.8亿人次,日均客运量约9096.77万人次。开行列车376万列次,平均每日开行约12.13万列次。这些数字凸显了城市轨道交通在日常通勤中的关键作用,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 无新开通线路:本月无新开通线路,但运营里程环比可能有所增加(计算显示环比增加约474公里),可能源于现有线路的延伸或调整,而非全新线路投入运营。 2. 客运量变化趋势 环比增长显著:客运量环比增加1.3亿人次,增长4.8%。这种短期增长可能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如10月黄金周假期带来的出行需求增加,或经济活动的短期复苏。 同比增长放缓:客运量同比增加0.5亿人次,增长1.8%。同比增长率较低,可能反映市场接近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