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济南将实施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将市内县际客运班线改造为区际公交,农村客运班线改造为城乡公交;强化公交的公益属性,改革票制票价,完善财政补贴机制,降低城乡居民出行成本;推动公交运营企业改革,实施公交客运市场整合;优化各种交通出行方式,加强接驳换乘,推动公交线网更加合理、线路运行更加高效、网络衔接更加顺畅、服务品质大幅提升。

实施意见提出,按照政府主导的原则,济南推行公交线路特许经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形成规范经营、有序竞争的城乡客运市场;制定统一的行业管理标准,统一票价制度、补贴标准、服务规范、监督考核和线网布局;坚持“一线一审批”,规范线路审批流程,推动线路审批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公交企业的服务质量、票价执行等情况开展考核督导,考核结果作为线路审批及财政补贴发放的重要依据。
济南将编制全市公共交通规划,统筹规划城乡客运设施和运营线路布局,构建城市公交、区际公交、城乡公交融合发展的城乡客运网络;改革公交设施建设体制,探索公交场站综合开发模式,将公交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更新,与新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加强对公交停车场、站台(招呼站)等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和共享使用。
在推进运营主体整合改革方面,济南将按照“先易后难、试点先行”的思路,以骨干公交运营企业为龙头,通过国有资产划转、股份制改造、兼并、重组等方式逐步推进全市公交企业整合,提高公交企业规模化集约化运营水平;先期完成市属、区属国有客运企业整合工作,并总结相关经验,探索推进与其他类型客运企业的整合、联合。
济南将在主城区周边规划建设公交换乘枢纽,以换乘枢纽为锚固点,不断优化线路设置,实现城市公交、区际公交、城乡公交有效衔接;加强与轨道交通的接驳换乘,综合考虑轨道交通站点客流量、空间布局、运营时间、服务范围等因素,合理优化站点设置,调整公交线路,形成换乘便捷、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换乘体系。同时,按照“降重复、增覆盖、快接驳、提运速”的要求,根据城乡居民出行需求,不断优化现有线路,适时开辟新线路,提升公交出行通达率,完善快速公交网、常规公交网、高峰通勤网和定制公交网,形成时空覆盖、多网融合、相互补充的线网格局。
在智慧公交方面,完善全市统一的公共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全市公交、轨道乘车“一卡通”,强化与省会经济圈城市的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公交数据大脑和“MaaS”(出行即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公交服务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公交数据大脑的功能优势,科学合理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动态调整运力投入,为城乡居民出行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
济南将综合考虑运输距离、运营成本、居民需求、财政补贴等因素,实施一票制与按里程计费相结合的计费模式,逐步落实全市统一的公交票价收费标准,降低城乡居民出行成本,提高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建立市、区县两级财政补贴制度,市、区县两级政府对票价改革产生的政策性亏损分别予以补贴。各区县政府对辖区内线路给予补贴;跨区线路由市、区按照4:6的比例予以补贴,其中由区级政府承担部分,相关区的分担比例根据线路所经该区的营运里程核定;跨区县线路由市、县按照2:8的比例予以补贴。补贴资金由市财政统一拨付,区县承担部分通过体制结算上解。统一全市特殊群体乘车减免政策,研究制定补贴办法,实现精准测算、足额补贴。
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化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电池使用寿命推算,我国即将迎来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阶段。预计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据统计,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量突破3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超480亿元。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司长刘洪生说,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围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全产业链,积极推进相关国家标准研制发布,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22项,涵盖动力电池回收通用要求、管理规范、拆解规范、余能检测、再生利用、锂离子废弃物回收利用、再生黑粉等多个方面,有力支撑和引领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高质量发展。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谢再春介绍,福建省作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实现了科技创新与标准研制深度融合,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示范模式。 宁德时代子公司邦普循环将自主研发的DRT定向循环技术转化为先进标准,实现镍钴锰回收率99.6%、锂回收率96.5%,2024年处理废旧电池超12万吨,再生锂盐1.71万吨。 泉州清能公司通过构建标准体系,2024年处理退役电池237吨,减碳238吨,产值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