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已投用不少新能源公交车。(资料图)
为坚持构建低碳交通体系,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推动厦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日前,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电动厦门”发展规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加快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持续推动现存传统能源公交车电动化替代。到2025年,实现全市公交车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
按照《规划》,厦门城市公交、网约出租车新增和更换车辆采用纯电动汽车;巡游出租车、岛内及岛外核心城区邮政物流车新增和更换车辆原则上采用纯电动汽车,引导其他物流车采用纯电动汽车。到2025年,公共领域新增和更换车辆全部采用纯电动汽车,实现较好引领成效。
在环卫车方面,岛内及岛外核心城区新增和更换车辆也要全部采用纯电动汽车,其他区域新增和更换车辆采用纯电动汽车比例不低于60%,并逐年递增20%,到2025年达到100%。
《规划》以公共交通领域为发力点,加快推进厦门“双智”城市建设进程。到2025年,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车辆实现规模化推广;公共领域充电桩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桩车比持续提升,岛内充电桩建设密度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岛外充电桩分布更加合理。
《规划》提出,根据厦门区域特点、人口分布的具体情况,合理优化岛内外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在不同应用场景和配套车型实施分类建设、分步推进,做到“站尽其用”。加快高速公路、环岛道路快充网络有序覆盖。在本市高速公路服务区和环岛道路,加快快充站、换电站建设布局,实现全域快速交通主骨架和充换电网络融合协同,其中在环岛旅游公路先行推进完善。力争到2025年,高速公路服务区和环岛快速路快充站覆盖率不低于80%。
根据《规划》,厦门将探索推广小区充电桩“联网通办”模式,通过推出统一的小区充电桩建设“指南”,指导小区充电桩建设。新建小区严格落实充电桩配建要求;次新小区合理规划、差异推进不同属性小区的充电桩建设改造;老旧小区以小区改造和乡村振兴为契机,加快推进老旧小区电网扩容、停车位划定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加快老旧小区充电桩接入改建。同时,探索建立充电车位分时共享机制,鼓励“邻近车位共享”和“多车一桩”等新模式,更高效利用小区内充电基础设施,缓解老旧小区、次新小区充电桩不足的情况。
据了解,在“政策+市场”的“双引擎”驱动下,截至2022年底,厦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1.4万辆,核心区充电桩密度约为24.5台/平方公里,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构建了“车桩相伴、协同发展、市场与产业协同”的发展生态。
特别推荐 上海国际客车展现场参观报名
轨道交通展获悉 9月19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TOD论坛2025青岛年会正式发布《中国城轨TOD指数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指数报告研究范围包括已开通城轨交通TOD(不含有轨电车城市)的46个城市的390条运营/建设/规划线路、7751个物理站点。 报告分别依托各参编单位及协会会员单位的第一手轨道交通运营数据、TOD项目实操经验、国内最早TOD指数、房地产指数研发经验、公共交通政策和学术研究等优势,以及合作伙伴腾讯科技的大数据优势,围绕不同层面的TOD实际应用需求,通过科学、严谨的数据采集与研究分析,汇聚协会、业主、高校、研究和咨询机构的专业力量,并征求城轨资源经营方和地产合作方意见,研发编制而成,旨在为我国TOD发展提供科学、量化评价标准与评估体系。 通过对TOD理念中土地、物业、交通、人口、产业、公共空间等关键要素之间互动关系的深入分析,能够更为系统客观地评估TOD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这进而能切实加强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地区的规划引导,促进交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一体化发展,倡导崭新的TOD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高质量与可持续的人、城、境、业融合发展。 截至2024年底,我国目前58个运营城轨交通的城市中,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