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四川作为交通大省,正积极打造“数字交通”,让百姓出行更智能、安全、舒适。
近日,成都至绵阳高速扩容项目控制性工程——马鞍山隧道顺利贯通,这是省内首座双向八车道特大断面隧道,全线明年将建成通车。同时,这条高速还是交通强国车路协同示范项目,将选取部分路段开展车路协同应用场景探索,人们的出行将更加“智慧”“便捷”。
蜀道集团川高成绵苍巴成都分公司总经理 王世法:通过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车辆全轨迹实时跟踪与事件分析,极大提高驾乘安全性,沿线地灾监测方面实现亚毫米级7×24小时实时监测。
不仅仅是新建高速,通过试点示范,目前我省已有多条高速提前布局了车路协同技术。在成都,蓉城二绕高速建成了省内首条基于车路协同的科技创新试验路段;在小凉山,峨眉至汉源高速部署了面向高桥隧比、业内唯一连续长隧道场景的实时安全管控应用;在川南,成都至宜宾高速打造了全国首条全域、全要素的智慧高速公路。特别是成宜高速,2021年就已开始智慧化改造,每个智慧杆柱不仅集合了各种视觉监控设备,还配备了毫米波雷达等新型设备,就在春节后,整个高速有望实现“低能见度下”的“全天候”通行。
蜀道智慧交通集团四川数字未来交通工程院 院长助理 杨洋:将实时感知的交通事件、路况气象等信息,精准地下发给车端,司乘人员可以全局实时地知道自车周边的车辆行驶情况,以及超视距的道路信息。
传统的交通基础设施更多的是实现人和货物移动的物理通道,而通过车路协同等技术的赋能,使物理通道增加了信息通道的功能,这也是未来无人驾驶的基础。下一步,省交通运输厅将组织相关企业,深化车路协同建设成果的落地应用。
省交通运输厅科技和信息化处处长钟映梅:提高公路养护、运营、应急处置能力;向出行者提供更及时、准确的路况信息,实现车路协同从路段到区域路网的规模化应用,带动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交通产业发展。
轨道交通展获悉 9月19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TOD论坛2025青岛年会正式发布《中国城轨TOD指数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指数报告研究范围包括已开通城轨交通TOD(不含有轨电车城市)的46个城市的390条运营/建设/规划线路、7751个物理站点。 报告分别依托各参编单位及协会会员单位的第一手轨道交通运营数据、TOD项目实操经验、国内最早TOD指数、房地产指数研发经验、公共交通政策和学术研究等优势,以及合作伙伴腾讯科技的大数据优势,围绕不同层面的TOD实际应用需求,通过科学、严谨的数据采集与研究分析,汇聚协会、业主、高校、研究和咨询机构的专业力量,并征求城轨资源经营方和地产合作方意见,研发编制而成,旨在为我国TOD发展提供科学、量化评价标准与评估体系。 通过对TOD理念中土地、物业、交通、人口、产业、公共空间等关键要素之间互动关系的深入分析,能够更为系统客观地评估TOD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这进而能切实加强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地区的规划引导,促进交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一体化发展,倡导崭新的TOD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高质量与可持续的人、城、境、业融合发展。 截至2024年底,我国目前58个运营城轨交通的城市中,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