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海底的隧道公交线届时只剩3条
隧道1路线计划截短运行。
本周四,开通13年的隧道6路线将正式停运。届时,隧道公交线只剩3条。记者调查发现,随着跨海的地铁1号线开通以及私家车保有量增加,隧道公交客流下降明显。隧道6路停运后,剩余线路也将根据情况调整,腾出的车辆将会被用在其他线路上。
市交通运输局近日发布消息,为进一步优化市区公交运力配置,提高公交资源利用效率,自6月12日起,停运隧道6路(灵山卫公交枢纽站至天泰体育场)。隧道6路停运后,不会出现新的公交服务盲区,沿途均有可替代公交线路或地铁线路。其中,灵山卫公交枢纽站至铁路青岛站区段,可通过隧道8路到达;铁路青岛站至中山公园区段,可通过26路、316路到达。
隧道6路于2012年开通,至今已运行13年。初期,该线路极大便利了市区和西海岸新区两地人员往来,高峰时日均客流量上万人次。随着地铁线路的开通和私家车保有量的增加,线路客流不断下降,目前该线路日均客流量只有千余人次。
据介绍,隧道6路线共配车14辆,线路停运后,腾出的车辆将会被充实到其他线路,增加运力同时方便市民出行。
隧道6路的停运,让我市的隧道公交再减少一条。此前,包括青西快线在内我市最多曾有9条往返市区和西海岸新区的线路。经多次运力调整,隧道公交线路不断减少。隧道6路停运后,只剩下隧道1路和隧道3路、隧道8路。这些线路,后续也将会根据情况进行优化调整。6月9日,隧道1路截短运行开始公开征求意见。
隧道公交线路不断“瘦身”背后,是我市持续创新公交服务模式,推动公交地铁两网融合的缩影。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随着地铁线网不断完善、公众出行方式转变,目前,地铁150米内衔接的公交线路达407条,实现对主城区6条地铁线、107座地铁站点150米衔接率90.7%。
为进一步提升公交运营效率、缓解道路拥堵,我市将不断创新公交运营方式,推进跨线调度、公交线路大小车型搭配运行等营运模式,进一步降低车辆空座率,更加精准地解决南宿北工、潮汐客流等出行需求。
近日,济南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公司研发经理赵鹏在接受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济南公交打造的“369出行”APP,以MaaS(出行即服务)理念为核心,是集数字公交与智享出行为一体的创新应用,目前注册用户已达650万,其中100万用户保持高度活跃,已成为济南至关重要的民生出行服务平台。 “369出行”APP覆盖了多种出行场景,包括实时公交查询、掌上充值、线上售卡、定制公交等。在“街区约巴”入口,市民通过该APP预约下单,就能呼叫公交车上门接站,由传统的“人等车”转变为“车找人”;369AI助手,能为市民的公交出行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精准解决市民候车焦虑。 近年来,济南公交持续推进程序升级迭代,不断优化用户体验,让市民全方位享受数字化出行带来的便捷。值得一提的是,在“369出行”APP的智能网联入口,市民还可以自主选择合适的时间、班次及座位,预约体验自动驾驶公交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智能网联公交2号线自上线2个多月以来,已有超过1000名乘客成功预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