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了解到,南京地铁S1号线首次运用ATO+技术实现载客运营。在该技术应用下,列车凭借自行判断可“自己跑、自己停、自己回”,不仅有效节约了乘客的通勤时间,而且让列车运行更加安全平稳,极大提升了乘客的出行体验。
ATO+技术是在原有的ATO(列车自动运行系统)基础上,仅对信号、车辆和站台门等3个系统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不仅投资低、改动范围小、施工周期短,并且改造可以在不影响S1号线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完成。
“通过ATO+技术的应用,S1号线实现列车自动到站停车发车、列车门和站台门自动开关门联动、自动折返、自动出入场段等功能。在ATO+技术下,司机主要起到监督作用,有效避免了人为误操作引发的安全风险,确保了列车安全性。”南京地铁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技术可实现车门关闭后立即发车,每站可节约近10秒的准备时间,有效提升了列车平均速度和准点率,极大提高了线路自动化水平和运营效率。
记者了解到,为方便旅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南京地铁针对S1号线前往高淳站和溧水站方向的大客流特征,提供了大站快车的组织运营模式。该模式下列车只在途经主要车站时停靠,部分较小的车站则不停靠,使列车能够在交通高峰时段快速穿梭,缓解高峰期客流压力,缩短市民通勤时间。此外,该运营模式具有站距大、速度快的特点,能更好适应主要车站的客流需要,满足市民快速便捷出行需求的同时提升线路的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在向智慧化、绿色化转型,南京地铁作为绿智城轨技术应用的探索者,正在全力推动智慧城轨加速落地。据了解,ATO+技术未来还将应用于地铁6号线和宁马城际线。
轨道交通展获悉 9月19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TOD论坛2025青岛年会正式发布《中国城轨TOD指数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指数报告研究范围包括已开通城轨交通TOD(不含有轨电车城市)的46个城市的390条运营/建设/规划线路、7751个物理站点。 报告分别依托各参编单位及协会会员单位的第一手轨道交通运营数据、TOD项目实操经验、国内最早TOD指数、房地产指数研发经验、公共交通政策和学术研究等优势,以及合作伙伴腾讯科技的大数据优势,围绕不同层面的TOD实际应用需求,通过科学、严谨的数据采集与研究分析,汇聚协会、业主、高校、研究和咨询机构的专业力量,并征求城轨资源经营方和地产合作方意见,研发编制而成,旨在为我国TOD发展提供科学、量化评价标准与评估体系。 通过对TOD理念中土地、物业、交通、人口、产业、公共空间等关键要素之间互动关系的深入分析,能够更为系统客观地评估TOD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这进而能切实加强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地区的规划引导,促进交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一体化发展,倡导崭新的TOD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高质量与可持续的人、城、境、业融合发展。 截至2024年底,我国目前58个运营城轨交通的城市中,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