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局集团公司)获悉,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巴中至南充段(以下简称巴南高铁)将于6月27日开通运营,巴中东至成都东、重庆西间最快旅行时间分别为2小时16分、2小时46分,较目前旅客列车分别压缩1小时50分、1小时15分,巴中革命老区与成渝双城经济圈联系更紧密。
巴南高铁线路起自新建巴中东站,向西经巴中市,南充市,接入南充北站,线路全长149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全线共设车站6座,分别为南充北、蓬安西站、仪陇站、马鞍站、巴中西站和巴中东站,其中南充北站为既有车站,其余为新建车站。

巴南高铁处于四川省东北部,跨越嘉陵江水系,沿线地形变化,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该项目2019年12月开工建设以来,各参建单位和广大建设者发扬“逢山凿路、遇水搭桥”的奋斗精神,攻坚克难,拼搏奉献,优质高效推进工程建设,历时4年架设了嘉陵江铁路大桥、恩阳河特大桥、琳琅山特大桥等各类桥梁129座,建成了东华山隧道等56座隧道,桥隧比达70%。
项目开通运营前,铁路部门精心组织相关单位,严格各项规定和标准,对巴南高铁各专业设备进行了联调联试、检测验收和安全评估,对轨道状态、弓网性能、列车控制、通信信号系统等进行了综合优化调整。目前,该线路满足高速铁路安全、稳定运营要求,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巴南高铁由四川蜀道铁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南充市、巴中市人民政府共同筹资建设,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成渝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的规划项目,是川渝地区与陕西地区客运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线路途经嘉陵第一桑梓、琳琅山风景、朱德故里、光雾山等旅游景区,将为沿线旅游等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项目的建设对完善成渝地区城际铁路网、加快沿线旅游资源开发、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和川东北经济区快速发展、加快川东革命老区发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化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电池使用寿命推算,我国即将迎来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阶段。预计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据统计,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量突破3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超480亿元。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司长刘洪生说,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围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全产业链,积极推进相关国家标准研制发布,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22项,涵盖动力电池回收通用要求、管理规范、拆解规范、余能检测、再生利用、锂离子废弃物回收利用、再生黑粉等多个方面,有力支撑和引领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高质量发展。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谢再春介绍,福建省作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实现了科技创新与标准研制深度融合,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示范模式。 宁德时代子公司邦普循环将自主研发的DRT定向循环技术转化为先进标准,实现镍钴锰回收率99.6%、锂回收率96.5%,2024年处理废旧电池超12万吨,再生锂盐1.71万吨。 泉州清能公司通过构建标准体系,2024年处理退役电池237吨,减碳238吨,产值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