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展获悉 4月15日,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街道,成都轨道装备智慧工厂里,3名轨道交通车辆检修机器人“医生”正式上岗,为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车辆门“问诊”。成都中车轨道装备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张仕华介绍,这是机器人“医生”首次出现在西南地区轨道交通车辆维保行业。
机器人机械臂正在检修成都地铁10号线车辆车门的零部件。段玉清 摄
据介绍,这些机器人“医生”为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智能检修产线的一部分,可负责A型、B型地铁及市域列车三种门型。
工厂产线车间一侧,3台机器人的机械臂不断转动。工作人员拿出一个类似游戏手柄的操作器,在里面输入相应指令,机器人就开始工作了。
质量工程师马迪正在操作机器人机械臂。段玉清 摄
旁边的电脑屏幕上,是机器人的影像化记录面板,是“一车一档”的电子病历。机器人“医生”上线,也使得车辆维保从“定时体检”的“计划修”向针对病理精准医治的“状态修”转型成为可能。
质量工程师马迪正用类似游戏手柄的操作器操作机器人机械臂。段玉清 摄
速度和精度也更高。
据介绍,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智能检修产线年检修能力可达6250套车门。与传统人工检修相比,机器人“问诊”关键部件装配精度控制可达±0.1mm,效率也提升约100%。
轨道装备智慧工厂是成都轨道集团联合中车四方、中车长客,共同打造的轨道交通车辆维保基地,现已建成整车、转向架、齿轮箱、空调等在内的10条专业检修产线。张仕华说,未来,还将引进更多机器人“医生”,为成都轨道交通5号线、6号线、10号线等更多线路的车辆“保养”“治病”。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
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 (ACEA)公布的数据,2025年前三个季度,丹麦、罗马尼亚、荷兰、挪威和比利时五个欧洲国家跨越了具有象征意义的里程碑:新注册巴士超过一半是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巴士。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报告称,2025年1月至9月,欧盟电动巴士注册量达到6444辆,比2024年同期增长49%。如果将英国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国家也计算在内,这一数字将上升至9346辆,同比增长52%。 以特定国家为例,考察电动巴士在注册巴士和长途客车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丹麦以439辆新注册巴士中的301辆电动巴士位居榜首,新注册巴士中电动巴士占比68.6%,比2024年增长了8.1个百分点。罗马尼亚紧随其后,723辆巴士中有455辆是电动巴士,占比为62.9%,略低于去年的67.2%。 荷兰和挪威的电动巴士普及率也突破了60%:荷兰新注册的688辆巴士中电动巴士有415辆,占比60.3%,同比增长15.9个百分点;挪威的新注册巴士总数为996辆,其中599辆为电动巴士,占比60.1%,同比增长18.7个百分点。增幅最大的国家是比利时,其电动巴士数量增长超过三倍,1271辆新注册巴士中电动巴士达685辆,增幅33.2个百分点,使其电动巴士占比在短短12个月内达到53.9%。 瑞典也接近多数地位,1538辆巴士中...